生态规划
河道驳岸生态规划策略
一、 河道整治改造的意义
河流水系是大地生命的血脉,是大地景观生态的主要基础设施,污染、干旱断流和洪水是目前中国城市河流水系所面临的三大严重问题,而尤以污染最难解决。于是治理城市的河流水系往往被当作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
二、 目前水利部门对河道建设的方式
1. 水泥护堤衬底。
光洁的水泥护岸,导致水的自净能力消失殆尽,就连蚂蚁也不敢光顾。水-土-植物-生物之间形成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系统被彻底破坏;河床衬底后切断了地下水的补充通道,导致地下水文地位不断下降;自然状态下的河床起伏多变,基质或泥或沙或石,丰富多样,水流或缓或急,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境组合,从而为多种水生植物和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环境。而水泥衬底后的河床,这种异质性不复存在,许多生物无处安身。
2. 裁弯取直
一条自然的河流,必然有凹岸、凸岸、有深潭、有浅滩和沙洲,这样的河流形态至少有三©大优点:
其一,它们为各种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境,是生物多样性的景观基础。
其二,减低河水流速,蓄洪涵水,消弱洪水的破坏力。
其三,尽显自然形态之美,为人类提供富有诗情画意的感知与体验空间。
三、 河道整治改造主要难题和挑战
1. 如何解决雨污合流排入河中造成“和”河水质污染的问题。
2. 如何实现河道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景观效果的双赢。
3. 如何解决防洪问题。
四、 滨河功能分区

1. 商业办公游憩景观区:该河段北侧与县政府新办公楼相邻,之间为“和合”广场,西侧为县公安局办公大楼,东侧是县检察院办公大楼,周围是一系列商业办公设施。该河段景观与县政™府楼前广场相呼应,以林荫广场和开放性的滨河空间为主,为周边市民提供以提供足够的滨水活动空间。
2. 生活休闲景观区:该河段两岸以住宅为主,沿河景观主要为居民提供服务,建立以植物景观为主的生态休闲带,满足周边居民游憩要求。沿河设置人行步道、亲水平台及相应的服务设施,提高可达性和利用率。
3. 街头广场景观节点:一处位于“和”河西侧,104国道与徐宁路交汇处,以植物景观为主,同时加强标示性和引导作用。另一处是位于睢河路和徐宁路辅路的交汇处的森林广场,以湿地为主题,提供景观变化丰富的亲水空间。
4. 城市公园景观节点:该河段与东端的九镜湖生态园相接,景观设计注重与生态园的要素相协调。
五、 河道整治改造的原则与措施
1. 生态驳岸:利用大量种植水生植物,营造良好的湿地环境,可抵御与调节洪水、控制污染与降解污染物等方面作用,满足防洪需求的前提下,营造自然亲水空间。
2. 局部岸线拓宽形成水面:根据河道现状,结合景观营造与视线的需要,局部放大河面,形成自然的河道水面,一方面建立了良好的生物多样性景观基础,另一方面减低河水流速,形成滞洪区,削弱河水对河堤的冲击力,拓宽湿地接触面,同时吸引类栖息,为营造自然生境景观提供良好空间。
3. 局部驳岸隐藏,设计为生态岛:将原硬化驳岸改造成生态到,结合公园形成城市滨水湿地景观,既满足防洪需求,实现滞洪功能,又形成特色滨河活动空间,提升城市品位。
4. 合理引流截流:在河道重点区段,如政府办公楼前段,设置橡皮坝,以保证枯水期的水景观。
5. 建立合理的雨水收集系统:城市雨洪径流有相当可观的数量, 如果能蓄积利用,对回补地下水、调节径流减少河道洪峰流量, 改善防洪条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否则场地雨水径流瞬时排走,造成洪峰,带来河道防洪压力,同时雨洪资源瞬时流失,更加剧了城市缺水问题。
6. 与周边用地功能相协调,融入城市。
六、 河驳岸处理的技术对策
1. 抛石驳岸
植物配置乔
木:垂柳、水杉
灌木:杜鹃、八仙花、紫叶李
草本植物:芦苇
水生植物:水蓼、千屈菜、香蒲、荻

2. 木桩驳岸
植物配置
乔木:苦楝、水杉、池杉
灌木:栀子、八仙花
草本植物:萱草、石菖蒲
水生植物:睡莲、荻、芦苇、凤眼莲、马蔺

3. 插柳条驳岸
植物配置
乔木:垂柳、落羽杉、苦楝
灌木:杜鹃、栀子
草本植物:石菖蒲、紫菀
水生植物:芦苇、鸢尾、马蔺、蒲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