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设计
泸西县景观绿地系统专题研究
战略目标
1、战略目标
(1)规划期末将泸西建设成环境优美、对国内外游客具有很强吸引力的山水生态园林城市;
(2)全面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功能,在优先保证城市生态环境良好的条件下,结合泸西的现实,重点发挥绿地系统在营造城市景观方面的作用,并照顾好公共绿地的居民休闲功能,使泸西成为滇东南最适于人居的城市之一;
(3)紧密地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等各项规划相协调;
(4)结合现实条件和国情的发展,在城市发展的各阶段尽量采用国内较高的城市绿地标准。在近期实现国家园林城市的基础上,随着社会的进步,使泸西县始终居于国内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前列。
2、绿地指标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010年12平方米/人;2020年15平方米/人。
建成区绿地率:2010年40%; 2020年45%。
远景(2020年以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0平方米以上,建成区绿地率50%,配合城市水域,可以在大多数天气下满足城市环境的需要和联合国人居环境的要求。
县域绿地系统空间发展战略
1、县域绿地系统总体结构
依托东部、西部山区林地、水库涵养林地和公路防护林地,形成斑块、廊道与网络的绿地系统。
规划在2010年前,沿水道和公路构筑绿色廊道,构成全县的良性生态网络。主要绿色廊道有:
陆泸公路两侧,每侧30米;
豆泸公路两侧,每侧30米;
弥泸公路两侧,每侧30米;
泸中公路两侧,每侧20米;
泸师公路两侧,每侧30米;
金马河、小江河等主要河道两岸,引水渠两岸,每侧50米;
板桥河水库、老干洞水库、无浪水库,每侧不小于80米。
上述廊道可由林带和基本农田组成,根据《云南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和《云南省河道堤防管理条例》等有关法令,不得兴建建筑物。凡被村镇建设打断的绿色廊道,必须用村镇外围合乎上述规格的林带将廊道接续起来。所需土地,可通过土地置换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解决。
2、城区绿地系统布局
根据泸西县城区的自然条件和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前述的规划目标和生态环境分析,本规划认为泸西县城区绿地系统主要功能的排序是:景观、生态、休闲。所以,营造城市景观是规划的最主要任务。
2.1 营造城市景观
绿地系统对于营造城市景观的作用有:
(1)美化阿庐古洞景区、黄草洲景区和中央绿轴(带状公园),凸显城市风貌;
(2)美化城市的陆地交通干线和结点;
(3)利用泸西的历史文化底蕴、阿庐古洞的溶洞景观和神奇传说以及山水湿地等自然景观,打造泸西自然观光和休闲旅游特色;
(4)保护和美化文物保护单位及旅游点的环境,依托历史遗留古迹,大力发展旅游事业;
(5)表现城市以自然山脊线为特色的天际线;
(6)营造城市景观透视线。
规划中对城市干道大力进行景观营造,着重将城市景观干道组织为系统,并要求它们达到或高于国家园林城市要求的标准。城市建成区的谷地带(中央绿轴),尽可能建成带状公园,既可以为市民提供休闲散步的环境,又可为溶洞观光和湿地休闲旅游提供优美的画廊。黄草洲应建成著名的生态湿地公园。
城市重要结点的建设,如桃笑公园、市政中心广场及其绿地、迎宾大道及九华街沿线的一系列广场等,既要注意营造精品,也要注意形成观赏城市山水风貌的观赏点、透视线。
泸西县城区绿地系统用地布局考虑了以下因素:
2.2 城市生态系统
(1)为城市供应氧气。泸西县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泸西的风向基本是夏季西南风,其余东北风。从县域地图可见,东南、西南方向有大片的山林,包括向阳乡、三塘乡、永宁乡、何午街铺镇等。它们在全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为泸西提供了充足的氧气。只要控制城市东北方向的无浪工业区,不要过分发展大气污染的工业,泸西在新鲜空气供应的方面是没有问题的。
除了氧源,城市还需要输送新鲜空气的通道。泸西县平坝区正好有三条主要的水系(小江河、金马河和白马河)正好满足了这方面的要求,这就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不再需要特地创建新鲜空气廊道提供了条件。
(2)净化城市空气。城市内部的空气污染源主要是汽车、工厂以及饮食摊挡等排放的废气。在静风的条件下,这些污染以及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需要在城市风的帮助下靠绿地来净化。城市风是合理利用城市的热岛效应来产生的。静风时,城市热岛上方的热空气会上升,到达相对凉爽的山体上方再下降下来。泸西城市三面是山,由山体上空下来的凉风需通过绿化廊道向城市渗透,从而把清洁的风送往城市。因此本规划特别强调城市向山体绿地廊道的建立。
另一方面,城市南面是豁口,由南面吹向城市的风可以为居民带来新鲜的空气。因此本规划特别强调城市南面绿地的和南北绿化通道的建立。
此外,工业位于城市以北的无浪村,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对泸西城区的污染(空气)将会逐步凸现出来,因此,规划应建立北部工业区与城市之间的隔离绿地(即城市组团间绿地)。
(3)卫生防护功能。本规划的绿地系统考虑了如下改善城市自然环境和卫生条件的作用:
A 道路防护绿带可以阻隔机动车对道路两侧的污染,起到滞尘、降低噪音、减少汽车尾气危害的防护作用。所以本规划强调在交通干道两侧设置比较宽的绿化带。其中,比较偏重景观装饰作用兼顾防护作用的一种,称之为景观干道绿带;而主要为了卫生防护用的一种,称之为防护性道路绿地,不强调其装饰性作用,用于相对比较次要的道路上。
B 对有污染的车辆保养场等用绿带进行环保隔离,设立防护绿带。
C 防灾功能。本规划考虑了绿地对于地震和战争的防护功能。
D 防洪功能。结合泸西地形低、易受涝灾的特点,本规划特别强调开辟城市新区时不要将现有低地一律填平,必须结合绿地建设尽量多保留一些低地,以发挥绿地对于洪水的分洪、滞洪作用。为此,本规划在城市北面、阿庐古洞景区南面结合原湿地形成大面积的水体景观绿地;在中央绿轴尽量多留水面,建立行洪通道,南面形成大面积湿地公园,这些公园的规划建设尽量多留水面、湿地,以利蓄洪。
2.3 为居民提供休闲游憩服务的场所
建设城市绿地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泸西县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场所。公园应按照适宜的服务半径比较均匀地分布于居民区内,方便居民到达使用;同时力求实现城市公园功能的多样性,以满足居民的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结构的精神文明需求和适应时代的要求。
每个城市组团宜建设至少一个市级公园。大型市级公园服务半径为2000—3000米,并保证市民到达居住区级以上公园的出行距离不超过1000米,即步行15分钟以内;到达街旁游园、绿化广场和小区公园的距离不超过300—500米,即步行5—8分钟。